2025年4月,人社部联合中央网信办、教育部、公安部、市场监管总局启动“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”,重点整治劳务派遣领域“假外包、真派遣”等乱象,旨在规范用工市场、保障劳动者权益。本文从政策背景、监管要点及企业合规路径三方面展开分析。
一、政策背景与整顿目标
专项行动背景
随着灵活用工需求激增,部分企业通过“假外包”规避劳务派遣监管,导致劳动者社保缺失、工资拖欠等问题频发。五部门联合行动以“高质量充分就业”为导向,明确打击非法用工与职业中介欺诈行为。核心整治问题
“假外包、真派遣”:企业以“外包协议”掩盖实际用工管理权,例如矿山企业井下作业非法使用派遣工、外包公司拒缴社保等。
非法职业中介:线上线下“黑职介”、虚假招聘信息及“招转培”骗局(如诱导求职者贷款培训)。
用工歧视与信息滥用:发布年龄/性别歧视性招聘广告、泄露求职者隐私等。
二、监管升级与执法特点
穿透式监管:突破合同表象
裁判机构将依据用工管理权归属(如考勤、工作指令下达方)判定实质用工关系,而非单纯依赖合同名称。若被认定为“真派遣”,用工单位需与外包公司承担连带责任。技术赋能与跨部门协同
大数据监测: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、舆情工具锁定违法线索,例如无证经营劳务派遣或虚假招聘平台。
多部门分工:网信办整治网络招聘信息,公安部打击涉诈培训,市场监管总局严查企业登记与广告合规。
普法与整改并重
对未取得资质的平台企业限期整改,指导其合规转型;集中曝光典型案例强化震慑效应。
三、企业合规应对建议
用工模式自检与调整
区分外包与派遣:外包需转移管理权(仅验收成果),派遣需取得资质并控制用工比例。
高危岗位(如矿山井下)禁用派遣工,避免连带法律风险。
强化招聘与用工管理
规范网络招聘信息,杜绝歧视性条款(如年龄、性别限制)。
与外包公司签订权责清晰的协议,明确社保缴纳、工资发放等义务。
技术合规投入
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,实现用工数据留痕与风险预警6。
定期审查合作方资质(如劳务派遣许可证、外包公司经营范围)。
四、未来展望:用工市场规范化提速
此次整顿将加速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洗牌,推动劳务派遣与外包服务向专业化、透明化转型。企业需摒弃“低成本优先”思维,通过合规用工提升竞争力;劳动者则可通过举报平台(如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)维护自身权益。
总结:2025年五部门联合行动标志着劳务派遣监管进入“实质重于形式”阶段。企业需以合规为基石,平衡灵活用工与风险防控,方能在新一轮市场整顿中稳健发展。
注:本文政策依据截至2025年4月29日,后续动态需持续关注官方解读。